文/诗绿凤关于黛玉的结局,由于曹雪芹文稿在80回后就残缺不全,现存的版本又经程伟元、高鹗多次篡改,很多地方已经与曹雪芹原意大相径庭,黛玉最终的结局一直是个谜,也是读者感兴趣的迷中之谜!经程伟元、高鹗篡改后的黛玉结局,变成黛玉从傻大姐处听闻宝玉与宝钗成婚后悲痛欲绝,魂归离恨天。事实上,按曹雪芹原意,黛玉的结局并非如此,虽然红楼梦残缺不全,但他在残稿中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交代了黛玉的最终结局……
01北静王的鹡鸰香串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后,举目无亲的黛玉在贾琏护送下又来到了贾府,这次,正如凤姐所说,孤苦伶仃的她是要在贾府住长了。宝玉见到离别多日的黛玉,心中感慨万千: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曹公把宝玉人设为爱博而心劳,这是个对任何女孩子都喜欢播撒爱之种子的多情公子。宝玉与北静王在秦可卿葬礼上初次见面便一见如故,宝玉喜欢上了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秀丽帅气的水溶王爷。宝玉看到从老家回来越发出落得超凡脱俗的黛玉,心里好喜欢,暗自感叹配不上她,就想把刚认识的北静王介绍给她,这样的男人才配得上兰心蕙质的林妹妹,遂情不自禁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曹公特写“珍重取出”4字,暗示宝玉把此物送黛玉是慎重且大有深意,绝非心血来潮。黛玉对品貌超凡的北静王有没有好感?是有的,只不过,当着青梅竹马的宝玉的面,出于女孩自尊与矜持,北静王的东西她怎么能就轻易收下呢?女儿心海底针,黛玉回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其实是反话,黛玉说话一向心口不一,正如打是疼骂是爱,正如老祖宗说宝玉与黛玉是一对冤家一样,都是因为喜欢才说反话。难怪脂砚斋对此批注:略一点黛玉情性,赶忙收住,正留为后文地步。鹡鸰香,是一种散发着香味的木头,鹡鸰则是一种生活在水边会叫的鸟儿。千万不要小瞧鹡鸰二字,与黛玉最后的结局大有关系。古人送礼大有讲究,男子送女子香串是表达爱意,宝玉把北静王的香串送黛玉,不啻于是帮北静王说媒,这与宝玉把蒋玉涵的汗巾送袭人,最后袭人与蒋玉涵有情人终成眷属,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袭人收下了蒋玉涵的汗巾,黛玉却对北静王的香串掷而不取,这就暗示黛玉最终与北静王有缘无分。是以,脂砚斋留下批注:略一点黛玉情性,赶忙收住,正留为后文地步。后文分明就是指黛玉嫁给北静王。那么除了这里暗示黛玉与北静王有缘之外,应该还有下面几处暗示。02探春给黛玉的雅号“潇湘妃子”
思维敏捷不凡的探春发起大观园的第一个诗会海棠社,自拟别号蕉下客,善于幽默的黛玉就借此笑她是只鹿,用“蕉叶覆鹿”的典故戏谑探春。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探春便给黛玉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潇湘妃子。脂砚斋对此批注:妙极趣极!另一花样。探春素有才华,给黛玉取这样的笔名并非无据可依,她看到黛玉住处是“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杆”的清幽景象,便想到斑竹的传说,遂给了黛玉这个雅号。也许探春给黛玉取名潇湘妃子,是下意识之举,抑或敏探春直觉到黛玉也是妃子命,便心有所想说了此话。“潇湘妃子”这一雅号意在暗示黛玉最后是做了妃子,潇湘谐音消香,分明是预示黛玉是个短命妃子,是以脂砚斋说这种伏笔千里的暗示妙极趣极,但这种大胆的猜测看到这里似还不够明朗,黛玉会是谁的妃子呢?潇湘是一条河,与水有关,也与水溶王爷之水有交集,这暗示了黛玉是北静王的妃子。03宝玉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黛玉是北静王妃子的最有利佐证,曹雪芹留在了宝玉与茗烟在郊外的水仙庙祭祀金钏一回,这一回因此得以上了回目“不了情暂撮土为香”。宝玉早期脾气暴戾,金钏之死对他触动不小,金钏因与他调笑被王夫人一耳光打得羞愧跳井而死,宝玉深感内疚对金钏无限怀念,凤姐生日那天,正是金钏一周年祭日,宝玉离开贾府唱戏说书吃饭的热闹氛围,与爱仆茗烟一起来到了水仙庙祭祀金钏。那天也正好是诗社开张的日子,李纨发现少了宝玉,就去问袭人:袭人叹道:“昨儿晚上就说了,今儿一早起有要紧的事到北静王府里去,就赶回来的。劝他不要去,他必不依。今儿一早起来,又要素衣裳穿,想必是北静王府里的要紧姬妾没了,也未可知。”事实是,宝玉与茗烟是去郊外祭祀金钏去世一周年,袭人此说不知是真不知此事,还是有意替宝玉撒谎,但这些都不是我们要解读的重点,重点是水仙庙祭祀过程中茗烟代宝玉说的一番祭词:茗烟答应,且不收,忙爬下磕了几个头,口内祝道:“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儿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心事不能出口,让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茗烟对金钏说的这段话不伦不类,金钏就是一丫头,她担得起“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这几个字么?再有,金钏不过一个小丫头而已,与宝玉交集不多,何来宝玉知己二字。很显然,这与其说是在祭祀金钏,不如说曹雪芹在这里提前预设了黛玉的结局,纵观全书,也就只有黛玉担得起“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和是宝玉的精神知己这两个美誉。宝玉祭祀回家后,对众人解释他为何不在家的原因:宝玉只回说:“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贾母道:“以后再私自出门,不先告诉我们,一定叫你老子打你。”宝玉编别的借口不好,为何非要编北静王爱妾没了这个不吉利的借口?贾母的回话也奇怪,北静王这个重要人物的爱妾没了,她也不随口问一下关心一下?曹雪芹十年心血一把辛酸泪写成的文字,绝不会毫无原因矛盾百出,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他分明想告诉读者,北静王的爱妾没了,就是影射黛玉嫁给北静王后不久便去世了。这种联想不是空穴来风。曹雪芹写作技巧诡谲多端,喜欢把未来之事情提前埋伏即草灰蛇线伏笔千里,喜欢“一喉两声,一手二牍”叙事,喜欢把未来事件通过脂砚斋批注交代清楚,喜欢把一些有隐有现的线索千皴万染零星散落在文本各个章节,需要读者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才能读懂。比如下面这段文字,脂砚斋的批注便更好佐证了茗烟祭祀致辞的深意。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象那刺猬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脂砚斋在此批注: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脂砚斋分明在暗示,黛玉对北静王有好感,两人郎才女貌非常匹配,最终黛玉(鱼婆)是嫁给北静王(渔翁)做了妃子,奈何两人命中注定只有短暂夫妻情缘。这种分析不无道理。北静王谐音悲尽亡,曹雪芹常常通过名字谐音暗示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比如冯渊谐音逢冤,焦大谐音骄大,贾雨村谐音假语存,贾政谐音假正,尤氏谐音有事等等不一而足。也就是说,曹雪芹通过北静王的名字提前暗示了黛玉的结局:悲尽亡。水溶,则暗示黛玉是投河自尽。元春病逝后,贾府外无靠山,内囊已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黛玉为了家族利益被迫嫁给北静王,贾家由此得到北静王庇护免于被抄。宝玉与宝钗成婚的消息传来,黛玉闻听此讯后来到鹡鸰鸟生活的水边投河自尽,悲尽而亡,实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04结语
茗烟谐音明言,曹雪芹通过茗烟祭祀的一番话,明言了黛玉的结局:黛玉后来成了北静王的爱妾,挽救了风雨飘摇的贾府,得知宝玉与宝钗完婚后,她来到一条鹡鸰鸟生活的水边投河自尽。这就暗和了脂批《好了歌》中黛玉的最终结局: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如此扑所迷离明暗交织写出黛玉结局,曹雪芹的心思真真绝了。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红楼梦回通行本》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