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授受不清,宝玉凭什么和女孩子们一

复方乌龙散 http://m.39.net/news/a_9277237.html

大观园是曹雪芹专门为女孩子建造的伊甸园,居住在里面的绝大多数是女孩子。然而有个人却是例外,这个人就是贾宝玉。

古代向来是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之间从七岁开始就不同席。如果在大家族,男女之间更是要分开居住,平时很少相互接触。贾宝玉却在园中与女孩子们朝夕相处,把这光阴“虚度”。

这到底是是为什么呢?

贾宝玉从小在内帷厮混,情况比较特殊

贾宝玉衔玉而生,一出生就自带光环,从小就是家中团宠。特别是贾母,把他从小带在身边,既得到长姐元春的亲自教养,又与迎春、探春、惜春等一起厮混着长大。林黛玉和薛宝钗来到贾府后,亦是如此。

他(宝玉)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

他们搬到大观园的时候,贾宝玉大约只有十三岁,年龄比较大的薛宝钗也只有十五岁,像林黛玉、探春、惜春等人年龄更小。因此除了已婚守寡的李纨,贾宝玉与一众姐妹只是一群十几岁的未婚少男少女,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再加上贾宝玉与姐妹们从小感情深厚,他们在一起时并不需要太避嫌,所以同住大观园并没有什么大不

大家在园中各有住处,行止坐卧并无不妥之处

贾宝玉与众姐妹虽然同住在大观园,但每个人都住在园中不同的地方,且各自的住处如怡红院、潇湘馆、薛宝钗等都有一定的间距,客观上让贾宝玉与众姐妹宝钗了一定的距离,从而避免了一些尴尬。

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贾宝玉迷糊间拉着袭人说了一通对黛玉的肺腑之言,袭人被吓得魂飞魄散,害怕将来会有不才之事。宝玉挨打后,她就像王夫人建言,最好让宝玉搬出园子。

这样的话看似有道理,然而无论是宝玉还是林黛玉,或者是薛宝钗,每人身边都配备了一大群丫鬟奶妈之类的,且身边经常跟着一群人,行止坐卧都有一定的规矩。即便要发生什么不体面之事,也没有机会。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贾母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

所以,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住处,且每人身边都有一大群丫鬟婆子伺候的情况下,宝玉一个男性,即使与姐妹共同住在大观园,也是讲规矩的,所以没什么不方便之处。

元春亲自下谕贾宝玉与姐妹一起搬到大观园读书

大观园原本是为迎接元春省亲而建,然而元春只回来了一个晚上就回宫去了,下次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元春回宫后,知道以父亲贾政的性情,必然会将园门禁锁,导致园中景致寥落,无人欣赏。她想起家中有几个会写诗作赋的妹妹,便让她们搬到园子里去,方不辜负园中好光景。她又考虑到贾宝玉从小喜欢与姐妹厮混,如果他不搬进去必然心里不畅快,于是就让他也搬了进去。

却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未免贾母王夫人愁虑,须得也命他进园居住方妙。想毕,遂命太监夏守忠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

元春虽是贾家的女儿,但已是皇妃,与贾家算作君臣关系,即使是贾母、贾政夫妇也要遵从她的谕令。她下的这道谕令,给了贾宝玉一道通行证,让他名正言顺地住进园中,继续与姐妹们待在一起。

贾宝玉住在大观园,是《红楼梦》创作的需要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就点明,这部书旨在为闺阁昭传,大旨谈情。为了更好地写好这个故事,他在书中专门为女儿们创建了一座大观园。这座大观园如同人间净土一般,很少受到外界的侵扰

贾宝玉的人设是爱护一切美好的女孩儿,喜欢与女孩子们一起厮混。如果姐妹们都住进了大观园,他还住在外面,他就没什么机会与姐妹们经常接触了。这样就无法体现出宝玉对女孩子的关心爱护,以及他与姐妹之间的感情,导致宝玉人设崩塌。因此只有让宝玉继续和姐妹待在一起,作者才能继续把他的人设顺利地保持下去。

《红楼梦》中的主线故事主要发生在大观园,贾宝玉是这个故事的主角,需要深入地参与进去。如果只让姐妹住大观园,宝玉就会脱离故事主线之外,导致故事无法顺利开展。

由此可见,无论是为了保持贾宝玉的人设,还是让故事顺利地进行,贾宝玉都必须住进大观园,与姐妹上演一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所以,宝玉住大观园也是作者的意思。

结语

宝玉住进大观园,既是元春成全他与众姐妹之间的感情,又是故事设置的需要。虽然当时封建礼教严苛,但以整本书的氛围来看,并无不妥之处,而且十分顺理成章。所以,即便当时有男女大防,贾宝玉还是可以住在大观园中与姐妹玩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4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