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是怎么死的她是死又有

《红楼梦》中,林黛玉是怎么死的?她是死又有什么依据?

由汉至隋,辞赋诗文中的芙蓉多指水生草本植物荷花,自唐宋以原产自我国的锦葵科陆生木本芙蓉因其花色艳丽似莲荷,被称为芙蓉,文人墨客也常有咏颂之辞。因此,人们对《红楼梦》中所说芙蓉属“水”还是属“木”,一直以来莫衷一是,多有争论。有人说黛玉在行花名签酒令时掷得的“芙蓉”花签即是荷花称为林黛玉的副本的香菱,其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等都表示黛玉是“水芙蓉”。

但在描写黛玉另一化身晴雯时,《芙蓉女儿诔》中“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礼毕,将那谏文即挂于芙蓉枝上”,祭完后“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这一晴雯化身为花神的细节描写,明显说明此“芙蓉”为“木芙蓉”。水、木芙蓉两种花形相似的植物在书中被作者运用于情节描写中指代同一人物,可见“水”、“木两种芙蓉都与林黛玉有关。

周思源把后人对林黛玉的死因的猜测归纳为这样几种:第一种是由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黛死钗嫁”。这个由高鹗续书的结局,写得凄美动人,得到了读者认可,被广为流传和赞赏。第二种是脂批提出的泪尽天亡说。庚辰本有一条脂批,提到“颦儿之泪枯”。俞平伯先生在他的《红楼梦研究》中说:“一说泪枯,一说泪尽……可见在后半部有另一大段文章说明黛玉由于还泪而泪尽。

第三种是林黛玉上吊自尽说。有人根据判词中有“玉带林中挂一句,认为林黛玉是在林子里上吊自杀的,玉带的“带”字便成为“带子”,即上吊的绳子。第四种被小人用药害死。第三回黛玉说每天吃人参养荣丸,贾母说正配药,让人多配一料,脂砚斋在此批语:“为后菖菱伏脉。”刘心式推测菖、菱应该是跟贾蓉、贾兰一辈,草字头辈里面的两个人,在文中出现过,管配药等事宜。

最后是菖、菱可能为了满足赵姨娘和贾环打击宝玉,故意配错了药,导致黛玉服用致死。第五种是沉湖而死。刘心武遵循周汝昌的思想,认为“冷月葬花魂”,就是湖心倒映着寒月,而如花美眷,就沉入湖中,魂销魄散“潇湘妃子”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与女英,舜出巡时死于苍梧,她们两个先是啼哭,染竹成斑,后来就泪尽入水,死在江湖之间。“潇湘妃子”既点出她爱哭,是泪尽而亡,也预言着她的结局是入水而死。

迎春出嫁后,宝玉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徘徊。脂砚斋在这个地方批道:先为对景悼颦儿做引。很可能,黛玉沉湖的具体位置,就是大观园里的紫菱洲。元春省亲那一段,写到演了四出戏,第四出是《牡丹亭》里的《离魂》,其实就是第二十出《闹殇》,脂砚斋批语说,这是伏黛玉之死。

那么你去细读这出折子戏里的唱词,就会发现有两句是:“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可见黛玉这朵玉芙蓉的确是陨落在浪影中,而时间是在中秋节,应该就是“三春去后”,那第四个年头的中秋节,在她和湘云凹晶馆联诗的整一年后。刘心武解释说,黛玉是沉湖而亡,而不是投湖。黛玉是慢慢地从湖边朝湖心方向一步步走去,让湖水渐渐地淹没自己。黛玉她活着时,是诗意地生活,她死去时,也是一首凄婉的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