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中的偶遇,怦然心动,不能忘怀,我赞美

环孢菌素胶囊 http://m.39.net/news/a_6511113.html

年的最后一天,我们一家来到北京植物园游玩,先去了曹雪芹纪念馆和热带植物展览温室,然后一路向北,去往卧佛寺。刚刚走进院内不久,只见一个池塘中,大小金鱼成群结队的游来游去,十分抢眼。就在我一边观赏着池中鱼儿一边走过一座小桥时,猛抬头,竟然看到池边几棵小树上开满了金黄的小花,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告诉我那满树的花儿绝非人工制作,那是真的呀。怎么会呢?在这寒冷的冬日,居然会有如此艳丽芳香的花儿盛开,是时空错乱了,还是我进入了梦幻世界,走进了曹雪芹所描写的太虚幻境?

此时耳轮里听到其它游人在说,这就是腊梅!腊梅?这就是传说中的腊梅?说实在的,对于腊梅虽然是早有耳闻,而亲眼目睹她的芳容,今天还真是第一次。那些爱美的女孩们,则纷纷站在腊梅树的护垛上,搔首弄姿,摆着各种Pose拍照。我只能躲过她们的镜头,走到腊梅树的北侧。此时,已近黄昏,从东北向腊梅树望去,正好点点腊梅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越发显得娇嫩妖艳,且金光闪烁。于是我也赶紧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当然,我只是去拍腊梅花儿,并没有给自己留个影,只怕自己的形象破坏了这美好的景色。

从那天与腊梅花儿的一次偶遇,就让我始终不能释怀,思来想去,对于腊梅的牵挂和喜爱,并不是因为她娇嫩的容颜,也不是因为她散发出的淡淡幽香,而是因为她的气节,那不畏严寒的精神,那“凌寒独自开”的气魄,那“香自苦寒来“的坚韧。在这寒冷的时节之中,各种花卉都已落败,各种树木都已萧条,唯有腊梅在寒风中绽放,向这个世界宣示着生命的力量,激发着万物的激情,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强暴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给人以精神的启迪,美的享受。

于是,回来以后,我先补一下有关腊梅的知识:

腊梅,又名:蜡梅,别名金梅、蜡花、蜡梅花、蜡木、麻木紫、石凉茶、唐梅、香梅,拉丁文名;Chimonanthuspraecox(Linn.)Link,蜡梅科、蜡梅属植物。落叶丛生灌木,多生于山地林中,好生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上,在盐碱地上生长不良,在不低于-15℃时能安全越冬,高达4米,叶对生,纸质,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芽具多数覆瓦状鳞片。冬末先叶开花,花单生于一年生枝条叶腋,有短柄及杯状花托,花被多片呈螺旋状排列,黄色,带蜡质,有浓芳香。腊梅性喜阳光,能耐荫、耐寒、耐旱性较强,怕涝,故不宜在低洼地栽培。寒天傲然开放,花黄似腊,浓香扑鼻,是冬季观赏主要花木。树体生长势强,分枝旺盛,根茎部易生萌蘖。耐修剪,易整形。先花后叶,花期11月~翌年3月,7~8月成熟。它利于庭院栽植,又适作古桩盆景和插花与造型艺术,是冬季赏花的理想名贵花木。它更广泛地应用于城乡园林建设。

腊梅是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腊梅文化。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腊梅为寒梅,有“知访寒梅过野塘”诗句。《姚氏残语》又称梅为寒客。它也因为在冬天开放而被称作冬梅。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腊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腊梅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腊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欲赏腊梅,待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腊梅花入冬初放,冬尽而结实,伴着冬天,故又名冬梅。

腊梅与梅花有许多不同之处:花朵颜色不同,腊梅以腊黄为主,梅花有白、粉红、紫红等;花期有异,腊梅开花期早于梅花两个月,腊梅均为直枝,而梅花除有直枝外,还有垂枝;朱埴高度各异,腊梅为灌木,枝丛生高2~4米,梅花为乔木,主干4~10米;片叶也不相同,腊梅叶片是对生,梅花为叶互生。

腊梅花原名为黄梅,在宋代时,一代文豪苏东坡和黄山谷,看到黄梅花与蜜蜡十分想象,所以就将她命名为“腊梅”,说它“香气似梅,类女工捻蜡所成,因谓腊梅”。由此腊梅名噪一时,鼎盛于京师。后来诗家在咏蜡梅诗中,常在“蜡”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如“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等。

还有传说,腊梅原来并没有芳香的气味。西周鄢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的国君,很喜欢腊梅花,但嫌其不香。便下令花匠限期让梅花吐香,否则严惩。在束手无策时,一位刘姓隐士带来几枝腊梅砧木,帮助嫁接在黄梅上。到了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百花凋零,腊梅花苞发出了阵阵幽香。国君龙颜大喜,花匠得以安保,鄢陵腊梅也得以发扬。

自古以来,由于腊梅独特的气节,而为文人墨客所崇尚,为英雄豪杰所赞美。

宋代王安石有《梅花》诗赞: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代诗人卢梅坡有写腊梅的诗流传于世:

(一)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当代著名军旅书法家曹学德将军作品卢梅坡诗

(二)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把梅与雪的相映成趣描写得惟妙惟肖。

而宋代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则是对腊梅的高风亮节的赞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古往今来,咏梅诗多如群星,我认为最有气魄的诗要属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其实,毛泽东对腊梅“不畏严寒、不争名利、只为报春的精神和胸怀”赞美,正是他自己的精神和胸怀的真实写照。

是啊,对于腊梅的赞美,也就映照出作者本人的情感和胸怀,在腊梅面前,我们则可以来洗涤一下自己的心灵,净化自己的灵魂,重塑一下自己的人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