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要注意些什么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35.html
文/行相斌
窗花,一个非常普通的民间艺术工艺品。但它却有着广泛的市场和人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几乎遍布于所有的农家小院,在院子里的大小窗户上随处可见。庭院因此而文化品位遽升,女主人常常能为自己的杰作而感到自豪。庄稼人把幸福美满、和谐吉祥的期盼全寄予其中,成为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窗花的制作主要以剪纸技艺为主,历史悠久源远。《史记》中关于周成王用桐叶剪成“圭”赐于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的记述,就是剪纸艺术的最早记述。不过,那时还没有造纸工艺,剪纸艺术还没有萌生,主要是镂空、雕刻。隋唐以后,人们开始在纸上镂、雕、剪鸡鸟虫鱼,用这些作品代替远古时镇妖避邪的金鸟木鸡悬挂在窗上。唐代诗人李商隐“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诗中的“荆俗”“晋风”就是真实写照,不管是长江流域的湖北,还是黄河流域的山西,“镂金”“剪绿”蔚然成风。到了宋元,这种艺术很快得到全面提升,发展为纸质窗花。
合阳的窗花风格独特,做工细腻讲究,人物造型逼真,花鸟活灵活现,染色艳而不俗。盛行于何时,没有详细记载,自清代以后的《合阳县志》及史料都有记述,足见历史悠久。年版《合阳县志》“人物”栏目中,对剪纸艺术大师罗占花的技艺、业绩及国际国内的影响作了详细陈述。她做出的纸塑人物神态自如,逼真喜人,曾被誉为国家级“纸塑艺术大师”,作品被国家艺术馆收藏。窗花成为古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普通百姓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春节,是合阳民间各类窗花作品登台亮相的最佳时段。合阳人有春节家家户户“贴窗花”的风俗,因此窗花也成为报春迎春的第一个信使。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后,家家户户就得打扫庭除,同时,也得把窗户上的窗花重新打理。那些喜爱窗花制作的小姑娘、小媳妇们便得早早去做准备。每到秋收冬藏之后,年轻的妇女们就要筹思这事。找花样、熏花皮、买彩纸,得空拿出来就剪几幅。那些老年妇女,既负有设计新图样,创作新品系的责任,又肩负指导传承的重任,所以,互动的场面非常大。到了大年初一那天,妇女们欣赏窗花,品位剪纸艺术成为农村一大景观。
在合阳,显示窗花文化魅力的另一个重要场合是新婚嫁娶。尤其是新郎洞房的窗子上,得饰满各色各样的窗花,一个小小的窗户上,集满了精品和罕见品系,且全是欢乐喜庆的素材。不管大家小户,日子穷富,在这上面,一般都不吝啬。因为,在这一天,品鉴窗花的人不但集中,而且层面较高。窗花的制作工艺不只代表这个家庭的文化素养,还可代表这个村,甚至影响有裙带关系的亲族。所以,一般家庭在儿子迎娶的日子定下来之后,就会早早约定村上的“巧手”“高手”帮忙,几个人做上两三天,主人认为满意,才算完成。到结婚那天,在新娘没有到来之前,新做的窗花随窗格挂在新房的窗户上,等贵宾临门,又得把它放在安放祖宗神位的祭桌旁,一是防止迎亲和入洞房时损坏;二是放在显著位置,便于来宾观赏。到了第二天,村子上的中老年妇女不但有“看嫁妆”的习俗,还有“看窗花”的习惯。窗花在人们眼里,如同“阳春白雪”一样高雅。
从品系上讲,合阳的窗花有三种。
一是剪纸窗花,就是大众化的窗花工艺品。题材非常广泛,样品多达数千种,有花卉盆景、飞禽走兽、五谷六畜、十二生肖、英雄人物、历史掌故、神话传说、风景名胜、亭台楼阁、寺庙古塔、云曲屏障、戏剧杂耍等,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剪纸的题材。且随着那些巧媳妇、俏姑娘的剪刀不断改进,不断翻新,新品、精品层出不穷。
工艺有简有繁,细腻程度不一,适宜各种人群学习和制作。流程也不复杂,首先熏花样,制样板。把别人珍藏的花样要过来一张,在下面衬上白纸,用针线穿在一起,点燃煤油灯,双手摊平,在煤烟缭绕的地方慢慢熏色,使其变为黑色后,样板就出来了。其次,在样板后背上五六张带有各种色彩的纸,同样用线连接一起后,就可以剪窗花了。第三道工序是剪。就像写字一样,会写的人很多,名家就那几个。关键是要细心,要把握好线条的走势,特别是遇到细腻的地方,就看剪刀下的功夫。同时,光会剪不行,还要有创意,有丰富地想象力。这类窗花,具有大众化的特点,也有广泛的市场潜力,农户庭院的窗户上、屏风上一般都贴几张。
二是镂空窗花,也叫窗眼和窗角。窗眼尺寸与窗格大小相同,窗角是窗格的二分之一。这类窗花没有花样,随艺人们的想象剪出,只有那些“高手”才敢动剪。窗眼图案饱含喜庆吉祥之意,多为鱼儿泛莲、雀儿戏梅、凤打牡丹、莲里生子一类。颜色单一,红绿均可,油光纸最佳。窗角图案以绽放的花卉为主,也有的外镶花边,内饰线条,搭配组成窗角图案,纹理清晰,寓意深厚。初学剪纸的姑娘们也会照着熏个样板,但剪出的效果相对一般。
三是纸塑窗花,也称出花。立体感、凸出感极强,是合阳民间艺术之独特奇葩。民俗学家认为,它是合阳提线木偶戏衍生出来的独特的民间艺术。不过,这个课题还有继续考证的必要。
纸塑窗花属于剪纸艺术范畴,但又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剪纸。在吸纳了一般窗花和窗眼、窗角的剪纸工艺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提升。制作材料除了各色纸张外,还要金银箔、绸纸、丝线、绸布料以及棉花等,制作方法溶包扎、剪贴、点染、绘描、堆塑等工艺于一炉,形成一种类似浮雕的窗花,贴在窗格上迎风舞动,铮铮作响,奕奕如生。人们之所以称它为“出花”,就是说它是“突出纸面的窗花”。人物大小一般不超过三寸,越小艺术功力越高。
纸塑窗花又分两种,一种是纸花塑,是把盆景窗花形态化。用雕塑的形式制作盆景花卉。花盆小巧玲珑,装有各式图案。花枝苍劲有力,延伸布局合理。花朵含苞怒放,绿叶青翠吐露。必要时,还有亭台楼阁相衬,观赏感极强。一种是人物塑,表现的题材多是戏剧故事,以人物造型为主,所以又称“人相”。这是纸塑窗花中的精品,制作工艺精细复杂。在制作方法和材料上,又有普通纸塑和纸折塑两种。普通纸塑就是我们常说的纸塑窗花,是完全模仿合阳提线木偶早期的偶人而创作的窗花作品。
分头部和人体两部分,头部制作要求很高,第一步,是用白布垫上棉花、鼻子内衬上一颗麦粒包扎而成,大小只有两公分,既要体现男女不同形态,又有老少年龄之分。包扎必须一次成型,松弛得当。第二步是粉饰脸部。用毛笔和彩笔在半个指甲那么大的脸面上描绘五官,粉饰脸面,点睛描红,口、耳、眼、鼻、眉毛样样少不了,且生旦净丑各不相同,人物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男性人物除了脸部特征外,还得根据人物个性挂胡须,颜色是用各色丝线做成,很轻巧的粘在嘴边及两腮。头饰、头发一般用纸制作,必要时还配有丝线和其它辅料。第三步是做帽子,男性帽子相对简单,女性凤冠饰件十分华丽,虽然多数为纸屑合成,但也少不了许多小不点儿的“珠宝”,晶莹透明,闪光夺目,佳人丫鬟,层次分明。人体部分主要是着装及形态,服装模仿舞台人物着装,官衣铠甲、玉带霞帔,镶金戴银,飞龙走凤,活灵活现。形态讲究动作,不能呆板,不能随意,该立的立,该跪的跪,几个人物之间行动必须默契,必须与戏剧情节一致。与人物相匹配的刀枪剑戟,桌椅卧榻,虽然都是纸制而成,看上去必须与真的不差分毫。这样精湛的艺术,虽然强度不是很大,但要做成一个高规格的人物一般都得大半天。在旧日,能做得妇女不少,能做好的不多,一个村庄就三五个。
纸折塑是由普通纸塑衍生出来的一种,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头部和躯体制作上。头部制作是用稍微有一点硬度的白纸折叠而成,规格比普通纸塑也稍大一点。躯体部分是再折一个上体胸腔模型,其余装饰打扮与纸塑完全相同。这种做法,能够把人物的凸出感发挥到极致,艺术魅力很强,观赏价值极佳。由于它制作的难度在头部,靠折叠上成型,容易破损,更怕挤压,故不适宜悬挂在室外的窗户上,所以,农村很少有人去做。上世纪,城关镇刘家岭村的刘老太不但能做,而且做出的作品立体感非常好,人人喜爱。庆幸的是,这个绝活没有失传,她的孙女中现在仍有人能做。
对于窗花的粘贴,合阳人也有讲究。她们把整个窗户当作一朵怒放的花,首先是突出花蕊,把最精辟的人物塑放在中央;其次用纸花塑、用工艺窗花围着花蕊装点花瓣;最后用“窗眼”、“窗角”作绿叶,由里向外进行装饰,每一层都有独特的风格。同时,在各种窗花搭配上,讲究故事情节,注意颜色调配,要求左右对称。这样以来,整个窗户远看是朵花,近看是一池花海,文化气息十分浓烈。
昔日的窗户相对较小,一般长宽各是七十公分左右,窗格为十六格,分四排,每个格子的内径约十七公分。在窗花的粘贴布局上,先贴中间四个,再贴周边八个,最后是四个“角轮”;“窗眼”贴在窗格最上方中间部位,背面不粘白纸,起透风排气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房屋建设讲究宽敞高大,窗户规格大幅提升,窗格由单扇变为上下两层双扇,尺码比当年增加了三分之一,十六格变为三十五格,镶嵌上了玻璃格,格子的大小形状又不尽相同。在突出人物塑的前提下,整个布局略有变化,重心落在窗子的上扇,人物塑、纸花塑、窗眼、窗角和工艺窗花全部用在上面。下扇相对简单,玻璃镜框上贴一个球体状图案,内镶花朵,花中嵌“福”或“囍”字;其余两边贴纸花塑和剪纸,镜框四周的长方形框内一般用彩色纸装饰,也显得美观大方。
窗花之所以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生活之中,它不只是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贴近于现实。围绕营造欢乐喜庆、团结和谐气氛主题,宣传真善美,弘扬博爱自由,用历史故事影响人,教育人,感化人,这是它的精神实质。根据不同的用途来选择设计装饰窗格上的内容,是它健康发展的基础。结婚过年各不相同,因人因地选材和发挥,按居室主人的年龄、身份、喜好确定窗花、纸塑内容,年轻一点的多选寓意吉祥喜庆之作,中年人选饱含孝悌忠信素材,老年人在祝福长寿康乐上作文章。窗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很近很近。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农村建筑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木窗被铝合金制品代替,窗花开始与人们疏远起来,农村中能做的妇女已成少数,大部分九零后没有见过这种东西,窗花制作变为稀有艺术,民俗界、文化界已有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做抢救性工作。
走近窗花,感受窗花文化,是一种精神享受。相信,这份“乡愁”会永远留在合阳人心里。
行相斌,年生,合阳县新池镇行家堡人。渭南市作协会员、合阳县民俗学者、《渭南日报》话说渭南特聘专栏作者,其诗歌、散文、新闻作品常见于省市县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