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长生好人如皋迎春桥游记

如皋城东大街的靠西位置有一座桥,叫做“迎春桥”。

这是一座有着近年历史的老桥,最早建于明嘉靖十三年(公元年),原本是一座木桥,名字叫做“先春桥”。

这座建于如皋内城河上的木桥,对河两岸民众的交通往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渐渐的难以承受日益繁忙的交通压力,遂在明崇祯三年(公元年)在原木桥位置将木桥改建成为一座石拱桥。新的石桥,拱高丈余,两边铺有石台阶,百姓过桥,均要沿着台阶,拾级而上。

石拱桥建成后,位于桥东边、东大街南边的冒家家道逐渐兴盛,家族发展蒸蒸日上,要风得风,想雨有雨,一时间,东大街冒家在如皋城内的权势炙手可热。到后来,发达的冒家在与百姓的相处中,有些得意忘形,开始仗势欺人。

一日,一个道行深厚的地理先生道出端倪,说冒家百年基业都是过桥的老百姓帮他家求来的。你看他家西首的石拱桥,东桥坡正对着他们家楼院。每一个路人从此经过,下桥时都要对着他家大院叩首。这么多人为他家叩拜祈福,焉有不富之礼?

众乡邻出于对冒家为富不仁的痛恨,集体商议后,将高高的石拱桥拿平,改建成砖石结构的平桥。说来也巧,自此桥改建为平桥后,如日中天的冒家竟日益败落,并最终湮灭为一介平民。

其实,这也就是个传说,是百姓对地主恶霸愤恨之情的表达而已。石拱桥建成后,在清同治九年(公公元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整修,年才改建成东西向的平桥。桥身用块砖砌筑,桥面铺以方形条石。遵从乡俗,在桥东首的北侧围栏处镶嵌了土地神像,供周围百姓祭拜。

桥两边的护栏上镶嵌了两块清康熙年间的石刻,一块为“愿天长生好人”,一块为“愿人常行好事”。有意思的是这两块石碑本不是这座桥上的,而是从另一座叫做“丰乐”的桥上移来的。

“丰乐桥”也是一座老桥,由两个分别叫做“丰家佬儿”和“乐家佬儿”的老人捐资建成,为感念两位老人的捐资建桥之恩,乡民们在桥上刻制了这两块石碑。两块带着感恩劝善之心的石碑迁移至此,想来丰乐桥应该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了吧。

此桥的桥名,让我突然想起《红楼梦》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学者们探讨的假托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冒辟疆居住地离此不远,书中四姐妹的名字是不是受到这座桥的启发?

这样一座古桥,不仅方便了两岸交通,也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意义。年,如皋市政府将其列为文化保护单位,从法律上确认了它的历史地位。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