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春天和孩子们宅居在家,发现自己不看日历不知道是星期几了,孩子不开学,好像星期几也没什么区别了。之前,孩子们上学的时候,每到周末得考虑着该做些什么好吃的,现在是每天考虑该做点啥,好像每天就是睡醒了起床做饭,吃饭,陪娃上课,写作业,检查作业,做饭,吃饭,短暂休息,继续督促学习。在周而复始的琐碎与忙碌中,好像日子过得越来越迷糊,好像厨艺有所长进,只是,更好像无论魏晋,不知南北,究其实,应该是那种每天沉浸在柴米油盐间的困惑再今年加上了对生命的敬畏吧。
中午去拿快递的时候,才发现小区墙外的柳枝已经绿了,好像前几天它还是灰蒙蒙的,什么时候已经绿得这么好看了呢。远离了大自然,春天,好像只在偶尔发现的朋友圈里,看迎春花开得很灿烂,看早樱如雪如霞,看早开的桃花缤纷有致,那些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好像只存在于想像中。人好像总会对唾手可得的美好视而不见,认为理所当然,当有一天,猝不及防地改变让人措手不及,却也只能慢慢地接受。
路边的空地上,居然有一小片荠菜,有的已经开出了白色的小花。“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很多的文人墨客都曾表达过自己对荠菜的喜爱之情。在家乡的田野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荠菜,在很多在乡村长大又远离了乡村的人的心中,是难以割舍的牵挂!细心的母亲把嫩绿的荠菜用开水焯过之后,剁细,加上炒碎的鸡蛋,包成鲜香可口的饺子,那个香那个美味,是永远留在心底藏在舌尖上的难以忘却的味道!
记忆里的荠菜,多长在家乡的菜园边上,地头,水垄旁,叶嫩茎肥,具有独特诱人的清香和淡淡的土腥味。据说民间广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这要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一天来沔城采药,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不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荠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从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民间风俗。我也曾吃过荠菜水煮的鸡蛋,那特有的味道一直不曾忘却!
往年春天,荠菜遍地绿的时候,我曾跟着母亲到菜园边去挖过荠菜,那些嫩绿的荠菜,在春风里恣意地舒展着叶子,让人心生欢喜。剔除黄叶老茎,清洗干净,用开水焯过,攥干水分,。切碎了,剁上肉馅或炒鸡蛋做馅,荠菜那特有的淡淡的清香味,用它做馅包的饺子总是令我百吃不厌。
有时候,我总会觉得已经遗忘了很多,只是,每当熟悉的景物在眼前,记忆总会席卷而来!几棵普普通通的荠菜,开着不起眼的小花,在春风里开心地和我打着招呼。这不是我家乡田野里的荠菜吗,春风把它们带到这个喧嚣的地方来,远离了家乡的土壤和水,即使置身于不被人注意的角落,也依然竭尽所能地生长,即使受尽冷漠,也依旧笑迎春风!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时光远去,好多衣服随着换季被舍弃,很多物品不得不换掉,生命中,有的人远去了,和我的缘份只留在了记忆里。
只有,只有想念,会永远撕心裂肺,痛彻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