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文化风潮四处涌起,是盲目主义还是国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

这诗句是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秦宫诗》,一袭倜傥雨衣,诉不尽中华之美。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把视线驻足回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如今我们会在街上看到一些年轻人穿着汉服上街,拍写真,某某地方举办汉服文化节等。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古装电视剧也出现了汉服的身影。例如:《美人心计》《大汉情缘.云中歌》《盗墓笔记》等等,堪称一幕幕的汉服时装秀,宽袍、大袖、纹饰配件等等,美轮美奂。

那么在当今社会这番景象下,我们又了解多少汉服背后的文化呢,还是,盲目跟从?下面小编就跟大家来一一细说。

一、汉服的发源

服饰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重要组成,而古代中国人更赋予衣冠独特的文化意味。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自秦朝,如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于我而言,汉服不止是一种服装,它更是一种时代标志,它承载着过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系统。它代表着古代中国人的审美眼光、礼仪系统,更加融合了过去人们的宗教信仰,但更多的是,汉服的诞生和发展创新是过去古代社会人类智慧发展的硕果。

二、汉服的特别之处

1: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

2: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汉服的大带与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宽。

3: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4:汉服的纹章极其丰富,“以纹为贵”代表了汉文化的信仰和习俗。汉服的纹章描绘的阴阳八卦、日月星辰、天地万物,深刻的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宇宙、自然的理解。

三、汉服怎样穿

1:必备:中衣、下裙、曲裾、腰带、博带、腰封

2:中衣穿法:穿上中衣,因为是古人穿衣以右衽为主,所以先系左侧的中衣带子,后系右侧的中衣带子,松紧程度按照个人体型而定。同样,襦裙的上儒也是同样的穿法。中衣先系里子,再系外面

3:下裙穿法:下裙的穿法与中衣穿法顺序一致,把中衣包围起来,先系左侧的带子,再将裙子顺着腰部围起来,系住下裙外的带子。将系带按着腰部的尺寸紧贴着下裙,可按照个人爱好适当绕两圈或三圈后系紧,再帮一个蝴蝶结。

4:穿上曲裾,与日常外套穿法一样。曲裾穿法与中衣一致,先系左侧带子,后系右侧带子。

5:再把曲裾围着腰部,缠绕腰部一周后,系住末尾的带子。松紧程度按照个人体型而定。

6:曲裾穿好后,系上华丽的腰封,博带把腰封固定在腰部即可,系结,完成。

四、汉服在国外的发展

1:日本和服:在中国盛唐时期,当时的服装风格已经开始在日本流传,并且日本曾派出使者访华学习中国文化艺术,也在那个时候,日本模仿中国在国内颁布了一条“衣服令”。后来经过长时期的模仿改进,终于打造出现在的和服,女式和服背后的大腰带等就是其特色。

2:韩服:韩服与日本和服有所不同,它所模仿的是汉服中的襦裙,但不同的是,即朝鲜服装的裙子束得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五、如何继承弘扬发展汉服文化

1:一直以来,我们在初中的政治书上也早已经念过“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直到如今国内文化不断被外国模仿甚至是侵蚀,国人才开始洞悉其危害。如今一百度汉服等传统文化字眼,就会涌现很多新闻类似举办文化节,举办汉服成人礼,组织穿汉服游街等等的新闻。但这种挤堆的表现,到底是博人眼球,还是真心想拾回过去我们所忽略甚至是丢弃掉的传统东西呢?

2:现在是21世纪,无疑即使想保护回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明显不能再以过去的思维去探究,更不应该抱着早已被扔到历史垃圾堆的东西当宝贝,要适应当今时代的生活方式,那种把汉服当作传统文明的救生圈,用形式伤害内容质量,毋庸置疑,这是一种愚蠢之举。

3:对于传统文明的继承发展,更多需要新一代青年人抱有民族文化的自觉,越是在全球文化传播的状态下,越要辨识自身文化特点优势等。同时,拒绝过度洋化以及盲目追随。

传承历史优秀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喜欢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