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位于北京市行政办公区北侧的运潮减河公园,是一条带状式公园,沿途经城市副中心多处居民小区,服务群众可达六万余人,是众多城市副中心居民家的“后花园”。今天就带您打卡运潮减河公园。
运潮减河总长约11.5公里,位于通州东部,连接北运河与潮白河。位于运潮减河右岸的运潮减河公园西起耿庄桥,东至师姑庄桥;北起运潮减河骑行步道,南至堡龙路。而河北岸的运潮减河公园西起“运河岸上的院子”,东至师姑庄桥寻河堤路南坡。公园辐射四个乡镇街道、多个社区村。在原有“减河后花园”的基础上,运潮减河公园进行了景观改造提升。
减河公园设计师李林梅:“设计时我们主要是突出它的一个植物的特色,用植物的特色来形成植物的大型观,它的整体的一个结构是一河、两岸、四段、十景。”
出镜记者邹艳艳:“减河公园是开放式的公园,与其他的城市公园相比,它是带状式的公园,它就像一条美丽的彩带,将公园的美景打包送到了我们居民的家门口。”
公园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生态效益、完善景观效果。以植物造景极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展现园林植物的自然美。并增添了人文景观氛围,提升公园品味。
居民:“跑跑步打打球,骑自行车带孩子很不错,这个公园总体规划还是很好的,相当于我们后花园一样。”
出镜记者邹艳艳:“雨水是宝贵的资源资源,利用雨水资源对于城市绿地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运潮减河公园内就具备比较完备的雨水收集系统,也实现着我们海绵绿地建设。”
减河公园设计师李林海:“看到了吗?前面远处的这些芦苇荡就是我们的雨水花园,它主要是选取了园区中比较低洼的一些地方,这样能够将我们园区中的雨水进行一个回收利用。在有雨的时候雨水比较大的时候,它能够进行一个雨水的汇集,能够回收下渗,形成了一个与水的循环,这也是我们对于海绵城市的一个应用。”
在减河公园,像这样的雨水花园有10处。科技感与海绵城市理念相融合,使公园规划更合理更现代。
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在六环桥下,运潮减河的南岸,有一处闹中取静的地方,这里就是三友会春园。
由四组木亭廊围合而成的“三友会春园”,是运潮减河公园的园中之园。四周种植国槐、白蜡等高大乔木,亭廊内栽植五针松、迎春、宫粉梅花等低矮灌木,整体呈聚宝盆状。根据栽植植物的不同和地块的区别,园内分为五处园区,分别为“三阳开泰园”、“童叟无欺园”、“梅花三弄园”、“竹外桃花园”和“七星捧月园”。
减河公园管理处赵长春:“亭子的名字和春也有一定的联系,比如说咱们的亭子有一个亭子叫三人,另外一个亭子叫落日,正好扣一个春字。在咱们这个园子里还有条小溪,是起到惠及雨水,充分利用雨水的作用,在雨水边上,咱们做了几条鱼,正好映照河豚欲上时。”
公园四片十景,让文化融入景观,更具意境。公园的北侧紧邻骑行步道,可以一边骑行漫步,一边欣赏美景。
记者:邹艳艳张斌
责任编辑:李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