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杜审言《除夜有怀》中的:“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亦或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都在详尽地描述着欢庆一堂、其乐融融、好生愉悦开怀的盛大节日的热闹场景,那便是春节。春节,顾名思义春天的节日,万象更新、龙飞凤舞展精神;天地腾达、世业长青合家乐;视觉盛宴、合诵高歌赞中国。而在这个普天同庆的重大节日里,有人燃鞭炮、吃年糕以达喜悦之情,有人蒸春卷、煮汤圆、放烟花以表团圆之乐,形式因人而异,但都涵盖着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景。那么,作为迎春一员的你们,在这贺年之际,又当如何过呢?
迎新春、贺春节春节,始于殷商祭神、祭祖活动,成于汉朝。它指的是中国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又名“新年、大年、度岁”。作为在中国已有多年历史的、最盛大、最热闹、最具意义的传统节日,春节历时较长、地域跨度大,庆祝仪式丰富多样。从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离家在外的游人便会不远千里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叙旧话新。那么,说到这,人们可能不禁好奇:春节当前,大家都要准备些啥呢?
红红火火除夕前夕,看看大家都在做些啥?
春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流传面广的传统民俗佳节,具有明显的普及性、娱乐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而如何准备迎接新年的各项事宜,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项极其讲究而又繁杂的工程。在年节前,即除夕夜这一除旧布新的日子,千家万户陆陆续续开始“忙年”:打扫干净屋子展现新气象、淋头沐浴舒展身心换样貌、清洗年节器具辞旧迎新等等。而所有的这些活动,都传达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便是“除旧迎新贺春节”。
阖家团圆、吃年夜饭当然,这样隆重的日子,自然是少不了祭祀祈福的。在古代,为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会精心准备一年一度的盛大祭天祈年活动。诸如祭灶社、焚香致礼,敬天地、供奉神明、添续香火,祈愿得到更多的护佑与福气。
张灯结彩但是,最令人期待的还是长辈给小孩子们分发“压岁钱”。而压岁钱的真正意义并不止于表面的金钱多少,它更多的是表达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和爱。在中国,压岁钱的的风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长辈放置于孩子身旁辟邪驱魔的护身符,能够护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更象征着好运、吉利,代表了长辈的关怀与温暖。
燃烟花、普天同庆压岁钱的形式有两种,一则为记载于《燕京岁时记》里的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的压岁钱,等除夕夜孩子入睡后,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二则为常见的、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此种形式下的红包,须在过后才能打开,以示礼貌。
大红灯笼高高挂其实,最早的压岁钱叫厌胜钱,也称大压胜钱。这种钱最早出现在汉朝,但它并不等同于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仅仅是用于佩戴在身驱邪护体的装饰品。它的正面通常是一些诸如“太平盛世”“顺遂平安”的文字和吉祥语,背面则为上古神兽图案,如龙、凤、麒麟等。
年味装饰大年初一,大家又都在做啥呢?
在这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合家团圆、共聚一堂的传统佳节里,各地鞭炮齐鸣辞旧岁,敲锣打鼓、张灯结彩,依次给长辈拜年祝寿、与同族亲友互致祝贺道喜,继而互相走亲访友贺新春,赠送礼品、传达祝福。除去走亲访友,各类万众聚集娱乐狂欢的节日更是层出不穷,如舞狮子、扭秧歌、围炉夜话、踩高跷、赏花灯、逛夜市、听歌唱曲儿等,为这新春佳节增添了不少喜庆彩头。
北方饺子不过,春节自然少不了各种胡吃海喝。在我国北方地区,就有春节吃饺子的习俗。饺子以面和团,“和”字代表“合”,寓意相聚汇集;饺子的“饺”与“交”谐音,“合”和“交”并称饺子为“更岁交子”,象征美好、团圆。而南方则是吃年糕。年糕又称“步步高”,是人们渴望工作、生活步步高升的寄托。无论是年糕还是饺子,都是不同地方特色习俗的体现,其间蕴含的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不会因形式的不同而消退。
南方年糕小伙伴们,真正意义上的就要来临,你们准备好了吗?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665.html